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线下活动 > 名师工作坊

分享我的一份理疗课堂笔记 | Ganesh Mohan理疗入门集训营

编辑:​管理员 时间:2019-08-29 11:04:12 内容来源:原创  图片来源:原创  

文章导读

几年前,我参加台湾文艺片导演蔡明亮组织的一场活动——夜宿美术馆。彼时,我和好友窝在睡袋里,听导演谈电影谈人生。蔡导说他在做一个舞台...

几年前,我参加台湾文艺片导演蔡明亮组织的一场活动——夜宿美术馆。彼时,我和好友窝在睡袋里,听导演谈电影谈人生。蔡导说他在做一个舞台剧表演,让男主角李康生躺在舞台正中间睡觉,观众就围着他,看他睡觉。

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,果然拍文艺片的导演就是不一样,不是我这等俗人所能理解的。睡觉有什么难的,又有什么好看的,以及,这个演员也太好命了吧,躺着就能赚钱。

直到我参加了Dr. Ganesh Mohan的理疗集训营,在一节呼吸课上,我才知道,其实那个演员在做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。他能在观众的目光中、在聚焦灯下,放松,入睡,是多么得不容易。

我闭着眼睛,努力放松,专注在我的呼吸上。身旁的学员根据老师的指示靠近我,对我说:“我在你边上,我在观察你的呼吸哦。”然后她开始在我四周走动,可以听到对方的脚步声,感受到她走到我脑袋边上时地板轻微地震动,甚至跨过我的身体时的落地声。即便我很努力地放松,将觉知放到呼吸上,也没有办法放松下来。身体很紧张,每一个部位都在释放着“警觉”的信号。

我们在“观察呼吸”。事实上,两天的课程中,我们观察和探索的不仅仅是呼吸,是自己脊椎和颈椎的位置,是在不同姿势下身体的紧张和放松,是其他学员形态各异的身体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。

和往常充斥着高深肌肉和关节名词的理疗课程不同,Ganesh老师用一系列切实“可见可感”的方法教我们认识身体、呼吸和大脑。

*幽默风趣、身手矫健的Dr.Ganesh Mohan

这篇文章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算是小编的课堂笔记,希望能对大家认识身体和瑜伽理疗有所帮助:

有些长期痛症的诊断可能没什么意义

如果我们有长期痛症的诊断,那么这个诊断其实没有什么意义。大部分的四十岁以上的朋友,都会有一些背痛、脊椎、椎间盘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去做核磁共振检查(MRI),差不多每一个在外面走动的朋友,都会有一些椎间盘的问题。那和我们有没有背痛有什么关系呢?可能关系不大。

这就是医学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,我们开始了解到,很多长期的病痛都是综合性的问题。

如果我们长期处在压力之下,所有的身体病症都会变得严重起来。因为你的大脑长期处于戒备状态,告诉自己“危险!危险!”,那些原来不是很舒服的地方都会变得非常不舒服。睡眠问题、身体姿势、饮食问题……都会加重我们的痛症。

你可能会说:“老师,我有背痛。”但你的背痛其实不是从背部发出的,是从我们的神经系统发出的。它是我们的背部问题,但又不单单只是背部的问题。

不要过于关注我们的症状,你身上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症状,这些不需要你来担心,放心交给医务人员吧。有些时候,诊断对我们有用,有些时候是没什么用处的。我们要看的是实际功能,看它们的能力,看它们能够做什么、不能够做什么,看身体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细节。

由上往下&由下往上

我们的问题从细胞开始滋生,不好的姿势带来的不良影响是由下往上的。比方说,你长时间都是驼着背、垮着坐,身体会进入不平衡状态。身体前方挤压,背部长期伸展,两边都变得很弱。长此以往,背痛的几率会加大。如果你猛然弯腰去拿重物,就很容易会伤害到背部关节和韧带。这个区域的血液循环也会变差,同时你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开始释放一些不良信号。这是所谓的“由下往上(bottom up)”。

那什么是“由上往下(top down)”呢?做个简单的实验,你试着把手放到背部上,面露痛苦,说:“我的背部真的很没用,糟透了。”这样做的话,你会发现你的背痛问题怎么都好不了,因为你释放了错误的意图(intention)和思想。相反,如果你用手轻柔地抚摸背部,就好像你在抚摸一个孩子一样,然后说:“没关系,你已经尽力了。我的背部是我最好的朋友。”这样我们做什么锻炼,都会有效果。这就是“由上往下”,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往下,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运动模式。

当然两方面的工作都要做,你不能光说我的身体很好,又不做任何实质性的锻炼。

重新训练身体和大脑

• 保持觉知(感受你的身体)

• 减压:局部(即痛处)/  整体

• 找到不痛或没那么痛的姿势

• 做一些轻柔、细微的动作调整

• 得到稳定和强化

• 最终才能加大活动范围

以上这一系列调整步骤都是为了重新训练你的身体和大脑。

通常来说,我们觉得背部疼痛或者肩颈疼痛时,会习惯性地伸展那个部位,上瑜伽课的时候也会想要更多地伸展。但对于这些部位来说,伸展和拉伸并没有什么用处,甚至还会导致恶化。不要伸展疼痛的部位。因为疼痛的部位往往是绷紧的,也是比较薄弱的部位。你需要找到肌肉和关节的稳定和控制,慢慢强化这些薄弱的部位,然后才逐渐加大活动范围。

不要做让痛症加重的练习!任何疼痛都是毫无用处的(编者注:除了分娩的痛,其他的痛几乎都是需要避免的)。有些人可能习惯了挑战高难度的体式,已经习惯了这些挑战带来的疼痛,但其实可能你的组织已经受到了伤害,你只是在训练自己的大脑去习惯疼痛而已。

当然,首先要保持觉知,感受你的身体。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能清晰有效地感受身体,我们也不能有效地利用身体。

*Ganesh老师示范如何谨慎地进行颈椎强化练习

找到身体的自然曲度

健康是从良好的习惯开始的,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这样即便我们没有刻意努力,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有效用的事。

良好的习惯,拿坐姿举例。其实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、标准坐姿,好的坐姿就是不断改变的坐姿。同一个坐姿不要保持超过10分钟(冥想的时候是可以的)。

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,我们要学会找到身体的正常位置,比如我们脊椎的曲度、颈椎的位置,不要在体式中丢失这个曲度。

我们要学习用觉知找到自己的自然脊椎,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体式,无论身体在哪个姿势,都要有这样的意识。也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要一直维持着那个位置,有些时候你可以放松下来,但你一定要有自动回到那个位置的能力。

到了那个时候,我们的脊椎,我们的背部,我们的颈椎,才会是安全的。因为只有这样,一旦我们遇到需要负重的体式或状况,我们的自然脊椎才能保护我们。

*在任何体式中都不要丢失脊椎的曲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