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界的“九型人格”,你是哪一型?
文章导读
一说到瑜伽人,许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固定的形象,仿佛全世界的瑜伽人都是一个样,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,这些个性并不会在...
一说到瑜伽人,许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固定的形象,仿佛全世界的瑜伽人都是一个样,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,这些个性并不会在穿上瑜伽服的那一刻就消失了。
那么,当不同的个性遇上瑜伽之后,会诞生出怎样的瑜伽人呢?借鉴于《九型人格》的灵感,我们总结出以下9种个性鲜明的瑜伽人,当然,一个人身上也可能共存多种个性。
━━━━━
1.完美主义者
定义:把习练当成科学来对待,在他们心中,每个体式都有一个完美的形态,即使在外界看来他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,他们也依然觉得自己到处都是提高和改进的空间。他们不满足于随便做做,而是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不断进步。
下犬式是他最害怕也是最喜欢做的体式,因为在下犬式中,从手腕到大臂,从髋部到后脚跟,都有要点需要注意,在经过一个月的精益求精,他已经可以做到在下犬式中延展锁骨,但依然无法感受到脊柱向上延展的感觉,这让他很有挫败感,他觉得自己的下犬式是不及格。
后来偶然的一节课,老师正在一个个地给学员调整下犬式,经过他时,他默默等着老师调整自己不及格的髋部,但老师却并没有批评自己的体式,而是夸了一句“做得很好”,那一刻他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,他意识到长久以来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,但整理思绪后,他依然决定按照自己的高要求来,虽然苛刻,但自己的进步也是看在眼里的,不是吗?
━━━━━
2.孔雀系瑜伽人
定义:他们通常有着好看的外表和高超的摄影技术,他们喜欢在海滩、地标等地方摆出炫酷的瑜伽体式,并积极地展示在微信、ins等社交媒体上。如果把他们的朋友圈搜集起来,那就是一本瑜伽画报。
这是他第一次来广州出差,原本的行程里是不包括广州塔的,但他还是特地去了一趟广州塔,并挑选了手倒立这个体式与广州塔合影,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,于是他将手倒立改为手倒立变体,并与广州塔稍微错开一点位置,拍完之后加上常用滤镜,果然完美!
下一步,上传到朋友圈,但在点击“发送”之前,他却犹豫了,因为想到之前一些不太友好的评论,说他很爱秀,整天拗体式之类的,甚至他自己内心也在怀疑,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?可又一想,自己通过照片传递美,有什么问题吗?我们能接纳自己不完美,为什么不能展示美好的一面?正在犹豫时,突然收到一条微信:“看你平时发的瑜伽照片都好美啊,看得我也想学了,可以推荐一些瑜伽馆吗?”这条信息给他带来了意外之喜,没想到自己的照片还起到了推广瑜伽的作用,想到这里,原本的自我怀疑烟消云散,他愉快地将那张与广州塔合影的倒立照片发了出去,并在底下补上了手倒立的简介。
━━━━━
3.哲学型瑜伽人
定义:他们或许是最像瑜伽人的瑜伽人,在他们的生活中瑜伽元素随处可见,微信名里一定有一个om,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与瑜伽精神融为一体。
即使瑜伽现在已经非常普及,但依然很少人像她一样会学习瑜伽八支,尤其是禁制(Yama)和劝制(Niyama),平时阅读的书籍也是印度哲学类的书。如果你问她如何迅速拉开腘绳肌,她会建议你不要对身体使用“暴力”。
其实刚接触瑜伽时,她也是体式积极分子,但在一次失误中她受了严重的肩伤,那段时间甚至连下犬式都做不了,直到一年后她的心里还残留着恐惧,深陷自我怀疑与否定。转机是有一次接触到瑜伽哲学,她慢慢找回自己,克服了生理与心理的阻碍,并由此开始,她将yama和niyama的五原则运用到生活中。 “深思yama和niyama令意识之光照亮平时注意不到的身体部位,我们的生活不再造成伤害,少一些悔恨,头脑更加平静。”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。
━━━━━
4.接地气高手
定义:虽然已经习练瑜伽多年,努力遵守着瑜伽人“该做”的事,但做不到之后也坦然接受人性的弱点,所以你既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资深瑜伽人的专业技术,也能看到一些“不太瑜伽”的小习惯。
她习练瑜伽7年,为了督促自己每天早上都能起来晨练,准备了2部手机来当闹钟,响铃时间设置为4:30、4:35、4:40…5:00。一个月之后,她成功起床的次数为15次,并学会了如何闭着眼睛在5秒之内取消所有闹钟。一个月习练15次不算多,但也绝对不算少,因此她时而有些自责,时而又对自己还挺满意的。
她的饮食习惯也是一个谜,当其他瑜伽人都在遵循着自然清淡的饮食时,你看到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四川麻辣鱼的照片,于是你再一次疑问:“她真的是练了7年的瑜伽人?”直到几天之后,看到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标准的三点头倒立照后,这种疑惑才烟消云散。
━━━━━
5.被误解专业户
定义:他们或许是最不愿意透露自己练瑜伽的一群人,因为他们看起来一点也不“像”瑜伽人。所以每当别人得知他们练瑜伽时,都会问出那个让他们翻了无数个白眼的问题: “你练瑜伽还这么___?”(请填空)
他绝不是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子,因为他习练瑜伽,但岁月依然无视他的反抗,赠予他走形的身材并带走他浓密的秀发。他一般懒得告诉别人他练瑜伽,因为那个问题他真的已经听烦了。有时背着瑜伽垫出门遇到熟人,也只是说自己去钓鱼。(鱼竿包和瑜伽垫包很像)
有一天他在《瑜伽》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,鼓励我们无视他们的眼光,做真实的自己,于是他大受鼓励,当晚就在朋友圈上传了一张自己的“单腿内收直棍式”,5分钟之后收获200个赞和几十条称赞的评论,但其中依然夹杂了一条“练瑜伽还那么胖?”,不过用不着他反驳,因为已经有朋友替他回复了一句:“胖就不能练瑜伽了?”
━━━━━
6.竞技型瑜伽人
定义:他们对高难度体式有着极大的热情,在瑜伽课堂上最期待的就是后半段,因为开始有倒立、支撑类的高难度体式了。如果你们许久未见,那么他见面的第一句话一定是:“我最近学会做XXX了!”(XXX=你能想象的任何高难度体式)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两个竞技型瑜伽人碰面,不然他们可能会把场面演变为高难度体式锦标赛。
她一定是瑜伽馆里给老师留下印象最深的人,因为其他人问的问题都是:“老师,刚才那个手的位置是这样的吗?”而她通常的问题是:“老师你看蝎子式是这样的吧?”
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从不去上基础课程,比如当老师警告她肩膀打不开就进入头倒立容易受伤之后,她第二天就认真上了一节没有任何高难度体式的开肩专题。事实上她比谁都明白练瑜伽不能盲目追求高难度,所以通常连续做了bakasana,头倒立之后,她也会静下心来习练基础体式,然后在朋友圈配上一句:“要明白瑜伽的意义,不要盲目追求体式。”配图是山式或是战士二。
━━━━━
7.超现代瑜伽人
定义:如果大众误认为瑜伽人都远离现代而推崇自然,那她们就是最好的反例。
大家都以为她上瑜伽课之前要花2个小时打扮,其实那只是她非常常规的状态,那个漂亮的发型她扎起来轻车熟路,身上的瑜伽服也是在柜子里随手拿的,只是颜色稍微考虑了一下,指甲是上个礼拜就已经做好的。她从来不认为练瑜伽的那2小时就要剥离掉自己精致的生活方式。
星期天上午,在阳台的角落里摆上几盆多肉,趁着阳光正好,完成90分钟的阿斯汤加初级序列,习练结束后感觉有点累了,冲上一杯埃塞俄比亚的瑰夏手冲咖啡,再配一块手工烘焙的蔓越莓曲奇,这才叫生活嘛。
━━━━━
8.瑜伽小百科
定义:兴趣广泛,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,学习能力强悍,对各个流派的瑜伽都广泛涉猎,每隔一段时间跟他们聊天都有新的惊喜。
她不管去哪里上课都没有顾虑,因为什么流派她都接触过,什么课都爱上。她很少会长时间习练同样的课程,所以她被朋友取了个外号,叫“阿甘牌巧克力”,因为在她开口之前,你永远不知道她最近又练了什么“新”瑜伽。
但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分钟热度,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只是热爱瑜伽本身,而不是为了在某个流派登峰造极。她并不讨厌“阿甘牌巧克力”这个外号,甚至她将自己的瑜伽习练也视为一盒充满惊喜的巧克力糖,每次拿出的都是不同的口味,每一次习练都充满了各种可能。
这样的特点也让她成为了瑜伽圈里人缘最好的人,因为她和任何流派的习练者都能聊得来,大家也热衷于把她当成瑜伽小百科。
━━━━━
9.实干主义者
定义:他们永远充满干劲,他们的行程表上有打不完的勾,在他们身上永远看不见懈怠和疲倦,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和收获,通常是瑜伽领域的名师/KOL/创业者,或是即将成为这样的人。
结束这个工作坊之后,她只剩2个小时赶去机场,接下来的是连续三天的瑜伽大会,她是授课老师之一。瑜伽大会完之后她又报名了某国际知名导师的200小时课程,身为老师之后,她依然没有放松学习。
和家人约好的旅行在8月,在巴厘岛和三亚两个地方,她选择了三亚,因为8月份三亚正好有《瑜伽》杂志的活动以及另一个工作坊,这样旅游之余也不会耽误事业,面对休闲的放松时间对她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,上一次发脾气就是因为在高速上堵了2小时,她认为这是在浪费生命。
结束一天工作之后,手机上传来女儿的短信:“妈妈,你什么时候回来?”,已经连续出差一个月的她开始产生一丝怀疑,自己这么拼到底对不对,想来想去没有结果,渐渐睡着了,第二天,又是充满干劲的一天。